政治安全

>> 更多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政治安全

安全也是“硬要求”

发布时间:2009-02-27 作者:   出处: 浏览:

安全也是“硬要求——一谈树立科学的安全观牛俊峰

      ■如同发展是“硬道理”,安全之于一个国家、民族、集体或是个人来说亦是“硬要求”、“硬任务”。在这个问题上,打折扣,求其次是要不得的。       时下的中国,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已深入人心,并在经济及社会发展等的各个层面显示出日益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诚如发展和安全是一个国家、民族乃至个人不可或缺的“车之两轮”一样,缺少安全或是没有科学的安全观也是断不能行的。因此,在国际局势错综复杂,我国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的今天,树立科学的安全观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一样,是我们必须做出的选择和求取的目标。鉴此,从本期起,我们特推出一组树立科学安全观的文章,希望引起广大读者关注并踊跃参加讨论。

                                                                                      ——编者

      30年前,随着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发展就是硬道理”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此后的30年间,我国的经济及社会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步上了世人瞩目的“快车道”,取得丰硕的建设成果。然而,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当“发展就是硬道理”成为国人本该拥有的共识时,另一个同样应被看重的“硬要求”——安全却被一些人逐步看淡,甚至游离出部分同志的视野之外,成了可有可无的“软需求”。这种把“硬”当“软”的错误认识在以下“三论”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一是安全无虞论。抱此论点的同志认为,冷战的结束,大战的隐退以及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等,当代中国面临的安全威胁已大大减弱,甚至消失于无形。因此,在安全问题尤其是传统安全威胁问题上,大可高枕无忧,放心安睡。这种认识在冷战结束初期一度表现的较为明显,其中的代表就是“无敌国外患论”的出现。当然,随后的20多年间,在反复的宣传教育下,“无敌国外患”的论调虽已没了踪影,但“太平盛世”等模糊认识仍有不小的市场,像前些年就有人提出要修改国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歌词,盲目的“泛和平主义”思潮由此可见一斑。

      二是安全次要论。在这部分同志眼里,我国安全所面临的威胁虽没有彻底消除,仍是我们需要关注和重视的关键利益,但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问题相比,安全已退居次要地位。只要能“发展”或是为了“发展”,“安全”便应无条件的退居其后。这种观念和认识在上世纪80、90年代曾盛行一时,至今仍有部分同志抱着不放。其突出表现就是在关注发展利益时忽视甚至无视安全问题。从煤矿产量的大幅提升与矿难事故的不断发生;从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到建筑质量的隐患频增;从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到国防设施的屡遭毁坏等,都是这种观念在不同领域和层面的具体反映。

      三是安全再说论。在这部分同志的头脑中,安全既是重要的,是必须维护的核心利益和刚性需求,同时安全的威胁也是现实存在,不可弃之不顾的。不过,在先后缓急上,他们往往主张先在“发展”问题上下功夫、用狠劲,待经济发展了,国力雄厚了再考虑或解决“安全”尤其是传统安全问题。孰不知,作为国家利益的基本内核之一,安全不仅有其基础性和支撑性,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不可或缺的顶梁柱、“金钟罩”作用,而且一旦出现不足和“短板”,事后不仅难以有效弥补,而且耗时费力,陡增成本。这就像一座高楼的地基一样,如果一开始不想方设法筑牢夯实,待大楼建成后再想要修补完善,其难度和效果可想而知。

      应当说,中华民族很早就有了强烈的危机意识。周易就告诫,“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孟子》的警告更加直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将国家的安全与稳固放在重要位置,反复告诫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要增强忧患意识,筑牢国防观念。尤其是上世纪末以来,随着《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的颁布,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国防教育活动在神州大地广泛、深入和持久地开展起来。因此,简单地将当今国人定论为“缺乏危机和安全意识”是不全面的。不过,正是由于上述理解及观念上的偏差,使一些同志在对安全的谋取上出现了不应有的走调和跑偏,将本该是“硬要求”的必争之道,变成了“软要求”的可塑之物,这就有失科学和准确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早就揭示,当人们的生存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后,安全的需要会日益迫切。因此,当今中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后,人们对安全的需求应当也必然会相应提高,安全与发展同是“硬道理”;从某种意义上讲,安全可能还是更大的“硬道理”。在这个问题上,别了“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我们,虽然不必天天再用大大的惊叹号来“刺激”民众,至少不该用一串省略号来任由人们去解读安全的地位和所处的环境吧!

  (来源:中国国防报 发布时间: 2009-02-19 09:48)